燒一帖符和熱水服下,急急如率令!去去去,滾蛋吧,范蘭欽!
范蘭欽宣稱自己「出櫃」的那天,
我剛好去上一堂名為「文化、認同與集體行動:一個歷史研究的觀點」的最後一堂課,
那是專門研究社會運動的胡利歐教授開的課,
那天我們討論的焦點好死不死,就落在台灣的獨立運動議題上,
教授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認為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
(¿Te parece que eres taiwanes o chino?)
我還沒回答前,幾個瞭解我立場的西班牙同學就搶先替我回答,當然是台灣人。
是的,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台灣人都搞不清楚,
這個台灣議題成了我們結束這堂課最好的總結:Identidad---認同。
因為談到了台灣獨立運動的兩個環節,一是爭取國際社會認同,
另一個問題我們老師一針見血地點了出來,
就是台灣眾多有形無形的范蘭欽們。
騜當選後,歐盟地區許多國家開始在台灣人的居留卡上國籍欄產生微妙的變化,
西班牙這個歐盟內最挺中國的國家,當然也不例外,悄悄地國家一欄由TAIWAN,
變成 TAIWAN,CHINA,
且只有西班牙內政部的電腦如此,明明鍵盤敲入TAIWAN,銀幕也只有TAIWAN,
但是奇怪地列印出來就會自動加上字尾CHINA,西班牙內政部電腦彷彿范蘭青一般,
如此地理解台灣騜統的心底的吶喊,自動地給顯現出來。
認同是一個恐怖的教育建構過程,
有來這裡留學的台灣學生,具有堅定的台灣認同,出門在外碰到人一定說是台灣人,
但是,當到了西班牙的外國人辦事處填寫局留申請資料時,
「習慣」地填寫國籍TAIWAN加上刮號R.O.C.,
想當然爾取得正式居留時國家欄大剌剌地被寫上CHINA
(連國家代碼都是CHN而不是台灣的TWN),
而不是現有版本TAIWAN,CHINA,既使他很清楚台灣的立場,也支持台灣,
但范蘭欽已經深埋在他內心深處成為習慣、自然反應的一部份,
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自然流露出來,
范蘭欽早就成為許多台灣人們血液裡的一部份,這就是范蘭欽的利害。
課堂上我們談到有沒有解藥?
教授問我到台灣的移民先後大約的時間與台灣解嚴的時間,搖了搖頭,
彷彿讚嘆國民黨范蘭欽們的功力深厚,想拔都拔不掉,
最近剛好在讀一本西班牙研究東方移民的教授Glady Nieto寫的中國移民在西班牙,
他形容移民到國外的中國人是一個「對他的國家充滿依戀的移民社群」,
政治上他在書中區分了中國與台灣的移民,
但大部分章節對於中國與台灣並沒有明顯的區隔,
尤其移民後代的教育上,由於台灣的海外移民較早於中國,因此西班牙的所謂華僑學校,
較早期都是台灣人設置的,由使用的教材都是注音可以辨識得出來,
該研究中談到這些海外「華人」如何建構下一代的國族認同,
課本不斷地重複我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國人,
我是在海外的中國人,我愛中國,也愛本地國(西班牙)…,
不只一本課本如此,每本幾乎如催眠一般,不斷地重複這些字句,
已經過份到帶有一種國族主義的色彩了,
還記的小學的作業本後那一排永遠不變的對聯
「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
中國人=好學生,好學生當然才是中國人,
而且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高級外省人?),
那壞學生呢?其他中等的學生呢?就變成陰陰沈沈的壞學生嗎?
或者理所當然就是范口中的「台巴子」了。
國族主義生根無所不在,如習慣用本省、全省,大陸等字眼,
說台灣光復不說終戰,說國民政府遷台,
不說戰敗逃難來台(彷彿中國還是我們中華民國的)…,
一個中國的范蘭欽陰影深植在人心深處,不時會探頭出來問候大家,
也成為習慣無所不在,
我找不到解藥,於是我回過頭來尋找IDENTIDAD這個字的原始字意,
希望能夠看見一線曙光,
根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的字典對Identidad該字的解釋主要有下面幾個詮釋:
1.個別、私人,或者一個社會(共同體)的特質顯示出來的集合體,
面對其他的(人或共同體)。
2.一個人具有與他人相同和不同的意識。
3.尋求或設想彼此相同的事物或相同是誰的行為。
是的「范蘭欽」就是第一點中所說的其中一部份社會顯示出來的特質,
但問題是他企圖代表全部的集合體。
第二點說明的是Identidad必須同時具備與他人相同於不同的部分,
但范蘭欽認為我就是不同與相同的全部。
第三點是必須產生行為去尋求或設想彼此的共同點(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有差異的個體),
范蘭欽就的行為就是建立彼此的共同點,但去除個體的差異,
一起高喊我們都是范蘭欽(Identidad)!
原來這就是范蘭欽啊!
接下來要如何下藥,拔除台灣人心底、血液裡的范蘭欽,確實要下一番功夫,
但感謝郭冠英先生,揭開了范蘭欽的面紗讓我們有機會面對台灣人心底的范蘭欽,
好好地審視一番。
燒一帖符和熱水服下,急急如率令!去去去,滾蛋吧,范蘭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