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lo導覽
一包沒幾塊的鹽,
你可能不會去注意它曾經有過的背後複雜的歷史、政經與科學技術,
但它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狠角色。
這一次很理性不 KUSO,介紹一下西班牙一南一北,
兩個西班牙鹽場:一個是生態保護區中的產業,一個是完整的工業遺址。

西班牙南部 San Fernando 一家小鹽場倉庫前的小鹽山。

P.S.圖片相當多,請耐心等待。



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理元素,西班牙文稱 SAL,陰性名詞。
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許多政府會以控制鹽取得利益,或間接控制人民,
如西班牙文裡另一個單字 salario(工資、薪水)也是由鹽這個單字演化來的,
因此鹽也造就了無數的權貴,如台灣的辜家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有興趣的請自行前往台灣鹽博物館參觀http://www.taiwan-salt.com.tw/
我要介紹的是我在西班牙去過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鹽場。
一個是陸上的礦鹽,一個是海鹽。

首先是西班牙南部的 San Fernando,這個區域同時一個潟湖的生態保護區。
典型的綠色經濟,產業與環保並存的典範。
San Fernando 位於西班牙南部 Cadiz 城市的南方,是一個典型的灣區。


海潮安定,同時西班牙南部陽光普照,終年少雨,相當適合天日曬鹽。
只要你開車自高速公路往兩邊看即可看到一望無際的生態保護區。

看得出來鹽田在哪裡嗎?


看得出來了吧,有趣的鹽田結構,那裡有白白的鹽。

他們是如何曬鹽,如何維持與生態的平衡?
首先我要簡單說明天日曬鹽的方法。
海水鹹鹹,曬乾就有鹽巴,有什麼技術可言?
鹽就是所謂氯化納,一般海水透過日曬或煮沸降低水分析出鹽結晶,
但海水在不同鹽分含量裡其實會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不同的物質析出,
以適合不同的微生物生存,同樣地就會產生不同的生態系,
因此必須有效控制每一個濃度以利獲取純度較高的鹽結晶。
台灣的天日曬鹽鹽田會從引進海水開始分為大蒸發池、小蒸發池到結晶池等程序,
取得純度較高的鹽結晶,
San Fernando 的鹽田用的是一種稱之為直流法的方式,可以減少蒸發池面積,
以水道緩流慢慢沈澱蒸發,
兼顧自然環境同時兼具蒸發過程的方法。

1是引海水進入。2如大蒸發池。3如小蒸發池。4結晶池。


附一張台灣台南七股具有世界遺產級資格的工業遺址---扇型鹽田,比較一下過程,
圖上方
扇型狀的鹽田依次由外向內格子狀的鹽田漸漸縮小,約略可明顯看出,
有三個部分由大到小依次是
大蒸發池、小蒸發池、結晶池,尖端部分是鹽堆地、
廠房及辦公廳舍。


上圖大蒸發池部分濕地保護區內,連鹽田植物都跟台灣很像。


大蒸發池不規則渠道,鐵網內是保護區也是場區,有看到鳥停在那裡。


進入小蒸發池部分成較規律的連續S型渠道。


這裡就是規律的結晶池。


看看結晶池左側溝渠。


結晶池右側工廠與鹽堆。



另一個是 Cardona
Cardona 是一個小鎮,位於巴塞隆納西北方一百多公里處,
因為地殼運動擠壓下,鹽地層露出地表,成為內陸鹽礦的生產地。

Cardona 國營旅館鳥瞰該小鎮。

(關於該地的國營旅館相關介紹參考複習 這裡


全廠區(博物館全區範圍)圖。



這個鹽礦廠現在已經停止生產,但因生產而留下來的所有廠區、礦坑等,
改建成一座工業遺址博物館,循著原來的生產過程與脈絡安置展示與作現況保存。
我到達時是週一(西班牙很多博物館是週日休假),
遺憾的是無法進入建築與礦坑內參觀,但還還是繞了廠區一圈。


鹽廠生活有沒有很台灣味?







來來來,戶外地理教室,介紹鹽礦的由來,現場是可以看到實景的。


纜車機器間遺址。



植物也是戶外展示重要的一部份。


回頭看剛才的機器間、高塔基地遺址與遠方高塔相呼應。


來到下一站P2,鹽廠高幹別墅區。




木料廠車間(礦坑內需要大量木材)。


機械間。


動力機械間。


辦公室。



右側廠房內放置大型的纜繩動力機械(下圖)





鹽礦坑內(連結自CARDONA鹽山網站)


國營旅館裡販售的各式礦鹽及加工產品。


台灣的鹽場其實有一樣的條件,而且可以發展成上述兩個案例的綜合體。
有完整的工業遺址廠區、還有潟湖生態。

CARDONA鹽山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